
“邬建安:五百笔”展览现场
邬建安:五百笔
“这些幅《五百笔》的作品,完成于2021年,在海上漂了⼀年多,才在纽约再见到他们。在2022年的今天,我看见他们,有⼀种熟悉又陌⽣的感觉,那是⼀个刚刚过去不久的时刻,那时笔画间动荡着⼀种聚拢并希望⽣成些什么有秩序的东西的⼒量,很急迫,呼之欲出。有甜味藏在下⾯,也有⼀种积极的希望留在那⾥。”
——邬建安,2022年5⽉于北京
今夏前波画廊位于纽约上州的ArtFarm展览空间将呈现邬建安《五百笔》系列的最新作品。这⼀系列抽象书法作品起源于2016年艺术家在纽约⼤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波⼠顿美术博物馆开展的两次互动⼯作坊项⽬。此前,从2003年的《⽩⽇梦》系列开始,邬建安创作了由数千个层层叠叠的⼿⼯剪刻独⽴元素组成的、以具象形体为主的⼆维和装置作品。
邬建安1980年⽣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前在北京⽣活和⼯作。在央美就读期间,他师从深受民间艺术影响⽽开始对传统剪纸进⾏长期研究的吕胜中,⽽邬建安也在这⼀媒材的运⽤中发掘出了⾃⼰独树⼀帜的⼿法。展厅⾛廊中的⼀组早期作品展⽰了其在剪纸艺术技艺上的发展进程——从在单⾊纸上剪刻的轮廓到利⽤多层不同颜⾊的剪纸叠加以创造出浮雕效果。
从其之前最为闻名的奇幻剪刻系列演变到风格依旧奔放却构图抽象的《五百笔》系列,似乎并没有⼀个过渡期。在《五百笔》的创作初期,邬建安对此系列进⾏了阐释:“⼈们可以⾃由选择⽑笔的尺⼨与类型,彩与墨的⼲湿浓淡,不需要绘制形象或者书写⽂字,只要随⼼所欲在宣纸上留下⼀笔痕迹……在传统中国画中,每⼀个笔触都有严苛的标准,就像是在⼀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只能使⽤数量有限的公认笔画。⽽《五百笔》平等对待形形⾊各异的笔画,⽆论其正统与否,都能成为艺术作品的⼀部分。这种⽅式得以创造出出⼈意料的关系,由‘坏’笔画组成的组合往往能构成不可思议的画⾯。”于是,作品中个体笔触的组合既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延续,同时也可以说是像克逊·波洛克,马克·托⽐以及布莱斯·马尔顿等西⽅艺术家那样以⾼度个性化的⽅式回应了亚洲书法。
个体笔画如何被拼贴在所共存的表⾯上的技巧也为观看体验增加了另⼀个维度。在对最近被纽约⼤都会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的2016年作品《五百笔No.10》的描述中,邬建安提到使⽤中国传统⽂物修复的技术将单个笔画拼贴到更⼤的画纸中,使纸与纸之间并⽆缝隙。在多重层⾯上,这些作品并⾮书法,不表达某种意义,亦不是直接画在⼀个平⾯上,⽽是经由艺术家巧妙的组合⼿法在混淆视觉的同时也取悦了⼼灵。

《五百笔#74》,纸上⽔墨拼贴,150x15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77》,纸上⽔墨拼贴,150x15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76》,纸上⽔墨拼贴,120x16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72》,纸上⽔墨拼贴,80x10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73》,纸上⽔墨拼贴,80x10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71》,纸上⽔墨拼贴,80x10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75》,纸上⽔墨拼贴,160x12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78》,纸上⽔墨拼贴,150x15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65》,纸上⽔墨拼贴,122x162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25》,纸上⽔墨拼贴,250x200cm,2021©邬建安

《五百笔#10》,纸上⽔墨拼贴,200x300cm,2016©邬建安
邬建安:五百笔
2022.06.11-2022.08.31
前波画廊,纽约Artfarm,美国
延伸阅读
前波画廊官⽹|邬建安:五百笔
http://www.chambersfineart.com/exhibitions/wu-jianan-500-brushstrokes
前波⽂化|邬建安《五百笔》层叠笔画的游戏
https://mp.weixin.qq.com/s/mn1hUpsctPZqotIFFAe3IA
邬建安⼯作室|邬建安作品进⼊纽约⼤都会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https://mp.weixin.qq.com/s/uphl3atshndmrl9OT_g7DA
誌屋x前波|关于过去与未来的超现实寓⾔,邬建安《五百笔》⾥都有谁的⼀笔?
https://mp.weixin.qq.com/s/zY_0m4bEquuEm2ljGmu7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