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建安 Wu Jian'an 邬建安 Wu Jian'an
邬建安 摄影:骆云飞

邬建安,1980 年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2002 年毕业于北京广播 学院广告学系,获学士学位。2005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外聘专家, 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传统工艺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博物馆 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 798 艺术区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动物园学术 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位创造性极强又富于思辨性的艺术家,邬建安始终希望以当代 的观念解读“过去”,发掘其中潜藏的有关当代社会和文化现实的问题, 从观念、内容和艺术形态等多个层面建构传统与当代的转换与融合, 并通过体量惊人的复制与手工拼贴,作品的最终形态往往以极具神秘 视觉体验的巨型装置呈现: 他的《白日梦》系列(2003—)承载了夹宣镂刻、黄铜等不同形态, 以精妙的线条和镂刻语言尝试用抽象的个体精神体验表现现实的际遇; 《九重天》(2009-2011)、《征兆》(2016—)、《面具》系列 (2018—)、《看不见的面孔》系列(2019-)等作品处理了同收皮张、 仿真标本、金属、玻璃等不同材质,这些作品的故事围绕中、西方古 老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经典文本展开,包裹着艺术家对动物、自 然和有机材料的浓厚兴趣,并通过不断与传统手工技艺专家的深度合 作,用想象力促进对传统技艺和观念的复兴与革新;由艺术家所创造 的 186 种来自中国上古地理文献《山海经》故事、以及对俚语的形象化、 基督教、佛教和印度神话中的各种元素、涂鸦、卡通等汇聚一起的《七 层壳》(2011 一 2012)及其衍生的《化身》系列(2012—),缔造 了若干件富于标志性的剪纸浸蜡拼贴作品,并渐而拓展出复杂而富于 独特创造力的思维和表达体系。

邬建安的艺术思辨和视觉创造,核心在于借助那些看似远离今日生活 的情境,表达人类文明历史中永恒的部分,唤醒人内心感受中隐秘幽 微却宏大磅礴的潜意识,进而引发对时代和人的反思与观照。他也始 终积极探索如何以当代的方式赋予东方观念与传统手工艺新的活力, 是当代艺术领域注重传统资源转换创造的一位突出代表。著名美术史 学者巫鸿教授认为,邬建安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在瞬息间 带往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他跨越媒材和风格,同时激起跨界、综合、 超越的欲望。

邬建安注重在创作中探讨艺术与个体和群体的连接。发端于艺术家 2016 年受邀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实施的公共 艺术项目《解放美猴王》和《曼陀罗》,《五百笔》系列(2016 一) 依托中国宣纸与水墨,又引入了剪纸和拼贴,将若干彼此独立的笔画 剪纸单元,拼贴组织在同一方更大的空白空间。

《五百笔》的创作延伸出两个方向,其一在工作室中,通过对水墨与 剪纸、绘画与拼贴边界的杂糅,展开有关“抽象”和“动势”的表现 实验,另一个方面则通过走访不同国家和地区,邀请当地不同社群与 人群参与笔画收集的工作坊,鼓励自发表达,创造观看自己与他人的 独特契机,并通过艺术家将笔画拼贴成巨型的绘画及空间中的作品, 以及采访与纪录片拍摄,启发跨越式的沟通与连接,保存鲜活的个体 生命力和时代的“群像”。《五百笔》在地公共艺术计划现已深入日 本越后妻有(2018)、中国江西景德镇(2022)、加拿大庞纳通因纽 特人社区(2022、2023)、湄公河澜沧江流域(2023)、中国广东南 海(2023)、秘鲁(2024)巡回开展,带来广泛关注和积极影响,例 如在“秘鲁五百笔”项目成功举办后,2024 年,秘华协会为邬建安在 首都利马唐人街揭幕署名纪念砖;2025 年,世界文化名城库斯科省授 予他“库斯科城市奖章”,表彰艺术家为中国和秘鲁的文化沟通做出 的贡献。

邬建安已完成全球范围内接近 300 百场展览项目,并在亚洲、欧洲、北美、 南美地区的多所知名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2017 年,邬建安的作品代表 中国参加第 57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2025 年,他在南美洲的首次 个展《五百笔:抽象的群像》在秘鲁利马艺术博物馆呈现,同年秋天,《变 形记:邬建安作品》在意大利罗马国立戴克里先博物馆展出,是他迄今 在欧洲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个展。

他的代表性艺术展览项目还包括:《界域转换:当代中国绘画》(群展 / 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美国,2024)、《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 大地艺术节 2024》(群展 / 平沙岛、凰岗村,佛山,中国,2024)、《跨 越两个世界间的桥梁:邬建安作品》(个展 / 卡拉马祖艺术中心,密歇根, 美国,2024)、《跨界:可能与回响》(群展 / 余德耀美术馆,上海, 中国,2023)、《从徐悲鸿的贵州土纸开始——中国美术新体验作品展》 (群展 / 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2023)、《述而刹那——星美术馆 开馆展·第二季》(星美术馆,上海,中国,2023)、《思维的线索: 馆藏中的行动抽象》(群展 / 伯克利美术馆及太平洋影像艺术中心,伯 克利,美国,2022)、《跃迁·活性能量——第 14 届达喀尔非洲当代艺 术双年展》(群展 / 塞内加尔达喀尔黑人文明博物馆,塞内加尔,达喀尔, 2022)、《邬建安 个展:是海,是沙丘》(个展 / 新绎美术馆,河北, 中国,2021)、《超融体:2021 成都双年展》(群展 / 天府美术馆,成都, 中国,2021)、《玻璃应力:未来之窗》(群展 / 国立艾尔米塔什冬宫 博物馆,圣彼得堡,俄罗斯,2021)、《开物:当代中国的日常与想象》(群 展 / 伯爵夫人博物馆,里尔,法国,2021)、《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 (群展 / 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中国,2020)、《纸上谈缤》(群展 /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那不勒斯,意大利,2019)、《第七届越后 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群展 / 越后妻有,新泻,日本,2018)、《蛇形》(群 展 / 森美术馆,东京,日本;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新加坡;成都博 物馆,成都,中国;2017-2019)、《脉动——巴西库里提巴双年展中国 主宾国》(群展 / 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库里蒂巴,巴西,2017)、《三十 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卡罗琳与雷内收藏展》(群展 /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国,2015)、《多重宇宙: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开馆展》(群 展 / 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上海,中国,2014)等。

邬建安的代表作品进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洛 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伯克利美术馆及太平洋影像艺术中心、巴西奥斯 卡·尼迈耶博物馆、康奈尔大学赫伯特 F. 约翰逊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艺术收藏、澳大利亚 Lol 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艺术博物馆、韩国青州双年展组委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星美 术馆、广东美术馆、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年代美术馆、浦城美术馆 / 范迪安美术馆、新绎美术馆、坪山美术馆等学术机构的馆藏,清华大学、 陈一丹基金会、桥爱慈善基金会、现代传播集团、嘉德艺术中心、汇丰 银行尚玉中心等机构、企业和个人亦收藏有他的作品。

由于其艺术成就所产生的广泛影响,邬建安获选了海内外一系列重要的 公共文化、艺术奖项,主要包括:“2024 年度突破艺术家”(《芭莎艺 术》)、“2024SABF 年度艺术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英国 ACC Art Books 出版集团、澳大利亚 Images 出版集团)、“2024 纽约 ADC 大奖建筑 / 室内 / 环境设计类别最佳奖,展览设计 - 博物馆展览金立方体 将”(纽约 ADC 大奖,2024)、“2023 福布斯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影 响力榜单”(福布斯中国)、“2022 亚洲文化协会年度艺术奖助”(Asian Cultural Council, ACC)、“2021 年度风尚风格艺术家”(《费加罗 FIGARO》)、“2020 Best of the Best 年度艺术家”(《罗博报告》)、 “2018 年度 40 Under 40 艺术家榜单”(Perspective《视野》)、“2017 年度青年力量”(《南方人物周刊》)、“第 8 届全球华人金星奖—— 年度中坚力量”(《国家美术》)。他连续两年获得第 11 届、第 12 届“中 国艺术权力榜——Art Power 100”年度艺术家提名奖,并分别于 2016 年、 2018 年、2020 年、2021 年、2023 年、2024 年为当年度《中国当代艺 术年鉴》(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和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追踪研究。

2019年,邬建安受邀参加央视纪录频道出品的《中国想象力》,这也是他的首部个人纪录片。同年,谷歌艺术与文化(Google Arts & Culture)上线邬建安个人专题展览:“连接传统与未来:邬建安艺术中的文化传统转换与创新”。